廣東裝配式建筑分會 2024-06-19 471
廣州市全面實施綠色建筑標準,新開工民用建筑全面實施綠色建筑標準,高星級比例達到60%;積極引導扶持裝配式建筑發展,全力促進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,實現裝配式建筑的建設規模和占比穩居全省前列,竣工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比例達到98%,超額完成“廣東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”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目標要求,助力“無廢城市”建設。 完善政策體系 修訂出臺《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》,建立健全綠色建筑預評價、能耗監測、建筑能源資源消耗統計等工作制度,加強綠色建筑全過程管控;探索推出示范項目資金支持、容積率獎勵、綠色金融服務等一攬子激勵措施,為綠色建筑質效提升注入新動能。先后印發《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》《關于加強設計階段落實裝配式建筑實施要求的通知》等近10項政策,并將裝配式建筑納入雙碳戰略、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建設任務。 突出技術引領 開展建筑領域“1+9”節能降碳課題研究,編制新建建筑能效提升、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9方面技術指引。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“新城建”試點契機,推動白云設計之都二期開展建筑直流柔性用電、零碳建筑等前沿技術應用試點,探索適宜地域特點的建筑低碳技術集成。 在全國率先發布《工業化建筑建造規程》地方標準,制定《廣州市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》《廣州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(BIM)設計技術規范》等,具備MiC模塊化建筑生產能力。“BIM+CIM”信息技術領先,采取一個CIM基礎平臺、N個基于CIM的統一業務辦理平臺的“1+N”建設模式,構建全域全空間CIM平臺,率先上線二三維并行的BIM電子輔助審查系統,試行一套電子圖紙全過程流轉,為新型建筑工業化提供平臺支撐。以建設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為契機,遴選53個試點項目重點培育,評選49個BIM正向設計示范項目,為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應用積累實踐經驗。 建立人才梯隊 組建裝配式建筑專家庫,建立裝配式建筑施工工人培養、評價、使用、激勵、保障等全鏈條制度,組織裝配式建筑構件裝配工、灌漿工實訓,開展裝配式技能工人配置試點,為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軟實力保障。 擴容產業規模 推進“鏈長制”機制,全市共有8個國家級、23個省級裝配式產業基地,建成廣州灣區智造等11個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基地,按照“本地主供+周邊補充”原則,布局7個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園區;穩步擴大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,未來大灣區年建筑市場規模約萬億,裝修產值超1600億,立足本地輻射灣區海內外市場,實現優勢互補、融合發展。 打造標桿示范 萬頃沙文化體育中心等2個項目入選省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建筑試點,白云機場二號航站樓等3個項目獲得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。南沙區、黃埔區依托未來城市實證試點,推動重點片區創建綠色生態城區,中新廣州知識城南起步區等項目共獲得3項國家三星級綠色生態城區標識。 推動產業升級 布局搭建中建綠色建筑工業園、廣州(白云)建筑科技低碳產業園等一批綠色建筑產業園區,遴選出 98 家建筑業“鏈長制”工作示范企業,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。建立綠色建材產品信息采集發布機制,加大推廣力度,引領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,截至目前,共發布18類、215種綠色建材產品,其中三星級建材占比超過70%。 下一步,廣州將把“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”的理念貫穿工程全產業鏈、價值鏈和創新鏈,持續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、智能化、定制模塊化、多功能性和可持續發展,全面提升綠色建造、智能建造、建筑工業化水平。
來源:廣州市生態環境局
編輯:廣州市環保宣教中心
下一資訊:行業資訊丨全國首個!天河體育場將改造為近零碳建筑,迎接全運會
上一資訊:月報丨點擊回顧!5月份裝配式建筑行業資訊
行業資訊丨全國首個!天河體育場將改造為近零碳建筑,迎接全運會 (2024-06-19)
行業趨勢丨工信部發布最新文件,綠色施工已成大勢! (2024-06-19)
月報丨點擊回顧!5月份裝配式建筑行業資訊 (2024-06-19)
行業資訊丨裝配式構件制造中機器完全替代人工的可行性分析 (2024-06-19)
行業關注丨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于公開征求《〈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〉相關配套實施細則(征求意見稿)》意見的公告 (2024-06-19)